李雪琴游泳二级运动员证书引质疑,教育公平问题再成焦点

作者:蝎子足球直播网2024-06-27 23:39:13

李雪琴游泳二级运动员证书引质疑,教育公平问题再成焦点的相关图片

看见李雪琴“游泳运动员”背后的公平关切 | 新京报社论_看见李雪琴“游泳运动员”背后的公平关切 | 新京报社论_

教育公平是高考改革的关键。

看见李雪琴“游泳运动员”背后的公平关切 | 新京报社论__看见李雪琴“游泳运动员”背后的公平关切 | 新京报社论

▲近日,李雪琴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不会游泳”,引发网友对她二级游泳运动员证的质疑。图/视频截图

新京报社论

近日,娱乐明星李雪琴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不会游泳”,随后又有网友爆料她2013年以游泳二级运动员身份,通过自主招生以降分20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在高考录取的关键阶段,此消息迅速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一名北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成绩单为李雪琴发声,发证单位回应称,初审显示其符合二级游泳运动员资格……究竟是非对错,我们仍需耐心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但更值得思考的是,11年前一位考生备受争议的招生过程,为何再次引发舆论对教育公平的集体焦虑?

事实上,国家推行各种奖励政策的初衷就是“优胜劣汰”,“扶弱济困”,前者让各类人才、奇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后者让社会阶层有充分的流动空间。一些优惠政策带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公平”适度让位于“效率”,实属合理。

以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为例,1987年,教育部门提出“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以较低的分数录取”。这是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高端体育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制定的,也帮助我国今天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但今天,如果仍然把体育人才的优先选拔当成高于教育公平的目标,显然有悖于公众认知。

越来越多考生被曝利用特殊人才政策走捷径,无形中损害了这些“效率”机制的公信力。一些地方机构颁发的运动员等级证书严重虚高,考试时频繁出现换人现象,冷门、过于依赖器材的项目也能被评为优秀……这些都让“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个称号成为公众的眼中钉。

自2005年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实施以来,教育部和各高校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总体确保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规范,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是2014年新高考改革启动后,公平排序再度被提出,而减少加分的改革更是公众最为关注的。

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两轮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科技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优秀生等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从政策层面看,在如今的高考模式下,拿体育加分上北大将不再是一条“捷径”。

而且事实证明,除了高考,还有更多适合特殊人才选拔的机制。比如,目前全国有283所高校具备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包括不少211、985重点高校。考生可以报考非体育类专业,高考分数线一般不低于原籍省份第二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些办法不会让民众觉得“机会被夺走了”。

事实上,公众真正担心的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经过科学验证、更加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模式,会不会因信息不对称、家庭背景差异等客观因素,带来新的不公平。

就像北大推出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部分地区高中校长的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审核,其推荐的学生无需参加考试,即可直接进入面试。这一举措原本意在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选拔标准过于僵化的局限性,但由于“推荐权”只赋予少数学校,存在黑幕操作的空间,也遭到了网友们几乎一致的抵制。

事实上,维护高考更广泛、更纯粹的“公平”,并不意味着一些带有特定目标的教育项目会失去意义。

比如,教育部曾多次调整各类奥运赛事在高考中的权重。但从各赛事主办方的反馈来看,这一调整对学生参赛热情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让赛事吸引和聚集了更多真正热爱科研的学生以平常心参赛。从育人角度而言,利或许远大于弊。

说到底,公众质疑李雪琴“游泳选手”的身份,并不是因为她有明星光环,只是近年来各地不时曝出一些高考丑闻,让公众反应紧张。面对这样的质疑,有则纠正,无则鼓励,这难道不是对那些想钻“公平”漏洞的人的震慑吗?

编辑/许秋英

校对/刘悦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主题须为机构媒体当日报道的新闻,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予以刊登并支付报酬。

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文章标题,并在文章末尾按照我们的出版标准注明作者姓名、职业、身份证号、电话、银行账户信息(包括账户名、开户银行网点名称)。如使用笔名,需注明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直播

更多

录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