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冰雪运动:雪上与冰上的发展历程

作者:蝎子足球直播网2024-06-01 11:18:15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雪上与冰上的发展历程的相关图片

介绍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以温带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多雪。古代北方民族与冰雪共存,从抵抗冰雪逐渐发展到利用冰雪,发明了滑雪板、滑雪杖、雪橇、冰刀、冰床、冰橇等工具,用于出行、狩猎、交通、军事作战、礼仪庆典、观赏游玩、强身健体等。特别是在体育游戏方面,古人创造了狗拉雪橇、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射击、冰上蹴鞠、拖冰床等项目,构成了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的丰富内容和鲜明特色。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雪上运动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为冰上运动的发展史。

第2章 冰上骑行

冰晶莹剔透,坚固如磐石。《礼记·月令》记载:“正月冬……水始结冻,地始结冻,雉鸡潜入水中为大蚌,彩虹消失。”正月冬,即农历十月,水始结冻,地始结冻,雉鸡潜入淮河为大蚌,彩虹消失。结冰这一自然现象曾给古人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中国各地都有江河湖泊溪流,北方地区的江河湖泊溪流在冬季都会结冰。随着滑雪技术的发明,古人可能已将“木骑”运用到冰面上,并逐渐掌握了踩木板或兽骨在冰上滑行的方法,并制成溜冰鞋、冰橇、冰床等工具,用于狩猎、交通、军事、外交、娱乐、竞赛、健身等活动。 清代乾隆皇帝将玩冰制度化,列为“国俗”,明清以来,玩冰活动在民间广泛流行,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冬季活动。

第一节 远古至唐宋的冰雪活动

在物质层面上,冰上活动与雪上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根据现有资料,滑冰发明的时间晚于滑雪;另一方面,古人制造的一些工具既可以在冰上,也可以在雪上使用。特别是在早期,两者的区别并不明显,都是北方民族出行、狩猎的重要工具。

1. 骑木杆追鹿

关于溜冰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隋唐史书中。《通典》卷199《边防十五.北狄六》记载了北方民族巴叶古的冰上活动:“巴叶古,亦铁勒支,蒲谷东边,有胜兵万余人……人人都穿木足,在冰上追鹿。”据《新唐书》卷217《列传142.回鹘传》记载:“巴叶古,亦称巴叶古,或巴叶古,散居齐国北部,方圆千里,蒲谷正东,与靺鞨毗连……民好猎射,少耕,骑木足,在冰上追鹿。”巴叶古又名巴叶古、巴叶古。 北朝至隋朝分布于今吐勒河以北,唐初生活于今克鲁鲁伦河至呼伦湖、贝尔湖一带。巴叶古族以狩猎经济为主,此时已掌握“骑木足”或穿“木足”在冰面上驰骋追捕猎物的技术。这里的“木”和“木腿”是指类似滑雪板的木制滑冰用具。

《新唐书·回鹘传》也记载了其他民族使用“木马”。这个民族甚至被命名为“木马”:“木马突厥三部,即都颇、弥列、格额支,其首领皆为结津,以桦树皮盖房,多善骑马。他们骑木马在冰上滑行,以木板支脚,以弯曲木杆支腋,一脚蹬百步,气势凌厉。”木马突厥分布在南自唐努乌梁海,北至阿钦斯克一带。三部族平时住桦树皮搭成的房屋,有骑“木马”在冰上滑行的传统。他们会将木板垫在脚下,以腋窝支木杆,用力一挥,木杆便弯曲,使滑行者获得向前滑行的动力。每一步都能滑行百步,身法迅猛凶猛。 可以看出,木马土耳其人在冰面上滑行时,不仅需要踩着滑板,还需要使用手杖,后者可以为滑行提供推力,还能帮助滑行者保持良好的平衡,还可能被用作狩猎的武器。

东北地区还有一个民族也擅长冰上溜冰。《通典》卷二百《边防十六·北狄七》记载:“六桂地处北海之北,北接夜叉国,余三面皆濒海……地极寒,霜雪初降。每遇坚冰后,便将一块六寸宽、七尺长的木板绑在冰上,用以踩踏冰面,以追赶奔跑的猛兽。”六桂是隋唐时期分布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一个北方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极寒,霜雪很早就降临。每遇冰雪后,六桂人便取出一块六寸宽、七尺长的木板绑在脚上,用以踩踏冰面,以追赶奔跑的猛兽。 按照隋唐时期一尺约等于30厘米的换算,当时的滑冰用具长约210厘米,宽约18厘米,与清代以来的滑雪板的规格十分相似。

总之,从名称来看,这一时期的文献尚未明确区分滑雪和滑冰所用的“木马”与“木马”,有时指滑雪板,有时指滑冰用的木板,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木材为主要原料。在形制上,鉴于史料有限,我们只能从六贵人的例子得知,他们的滑冰用具与滑雪板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可能在于板底是否覆有动物毛皮。

2. 冬月灵婴儿床

从宋代开始,文献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制冰用具。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新安、沧州、荆州……冬季,制小坐床,拉在冰上,名‘灵床’。”新安、沧州、荆州在今河北省霸州、沧州、衡水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正是这一带河流结冰之时。人们会制一种冰运工具,叫灵床,拉着就能滑行。灵即冰,灵床即冰床。沈括曾到当地视察边防,亲眼看到有人拉灵床。他向他们询问灵床的用途。原来,这些灵床是运送漕运使、刑部尚书等朝廷官员的交通工具。 北宋文学家蒋修夫在笔记小说《江林集杂志》(又称《嘉佑杂志》)中,也记述了河北冬季灵床的使用情况:“边塘雄霸,冬载蒲草,皆以灵床,官吏亦乘之。”雄州、霸州河道密布,冬季人们便采摘生长在此的蒲草,用灵床来运输。此外,官吏也乘此灵床。可见宋代的灵床是一种既可运货又可运客的多用途冰车。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冰雪活动

冰上运动发展至今,主要发展了两大类器材:一是供直立滑行的脚蹬、手杖等,二是可载货、载人的车辆或船型工具,在此基础上,冰上运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1. 靠骨头跑步

上文提到,元代开元路是冰雪活动盛行的地区。元代地理志《元一统志》详细记载了这一带“木马”的大小:“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宽五寸,左右各一,系于两足,在冰雪上推行而行,速度如奔马般迅捷。”按照元代一尺约35厘米的换算,溜冰板长约140厘米,宽约17.5厘米,比游魂鬼使用的板子短了三分之一。“木马”的外形类似弹弓,那古代的弹弓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元代赵孟頫二子赵勇所作的《骑兵持弹弓图》描绘的是一个头戴黑帽、身穿红衣的男子骑在马上,手握弹弓,似乎在寻找猎物。可以看出,他手中的弹弓两端明显向上翘起,中间稍稍向上鼓起,形成一个平缓的“W”形,其长度应在一米以上。根据记载,还可知元代的“木马”还是一种既可用于冰雪又可用于滑行的滑行装置。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22 元赵雍《骑射图》局部

(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法国方济会修士鲁不鲁克曾于1253年至1255年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出使蒙古帝国,后来在《鲁不鲁克东游记》中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写道:“北方也没有城镇,只有一个叫齐尔齐斯的游牧民族。还有乌梁海,他们脚底绑着磨光的骨头,在结冰的冰雪上行走,速度与鸟兽一样快。”齐尔齐斯又称吉里吉斯,就是上文提到的居住在今叶尼塞河上游的“遇雪骑木马打猎”的民族。乌梁海又称乌梁哈、乌梁河,是指辽、金、元初以来居住在黑龙江以东、额尔齐斯河以西林区的民族。 他们会把磨光的兽骨绑在脚上,在冰面上快速滑行。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匈牙利、奥地利、捷克、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芬兰、英国、俄罗斯等地,发现了数百双骨制的溜冰鞋,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这些溜冰鞋的原材料多为马骨、牛骨。使用者会将骨头打磨得更平整、更光滑,有的还会在骨头两端钻孔,用来佩戴脚带。这说明,除了木材,兽骨也是人类最早用来制作溜冰鞋的材料。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图23:12世纪的骨质溜冰鞋(腰带为修复后的)

(图片来源:英国伦敦博物馆)

2. 冰床

北宋的菱床,明代称为床、胡床、拖床或冰床,并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的《拙中志》记述了万历至崇祯年间(约1573-1641年)宫廷事迹。 《大内圭志略》卷十七详细记载了明末在皇城水道和西宫(今北海、中南海)太液池使用冰床的情况:“冬至冰冻,可拖床。木板上加十字床或蒿草席,一人拉绳在前,可二三人牵。冰上行走如飞,积雪残云,如画卷。石邈晚年,尚处于入定状态,隐居西宫。嘉靖壬寅年正月十六日,太子从宫中来朝,渡过江冰。”这里把冰床的构造和动力来源说得很清楚。冰床以木板为底,上置折椅或草席,一人拉绳在前,使冰床移动。 冰床一次可载二三人,在冰上滑行时速度很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正月十六日,太子从宫中到西宫觐见嘉靖皇帝时,就乘坐了冰床。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为此事写了两首《浣溪沙》诗。其中一首中有“壶床”二字,即冰床的意思:

英和门外,阳光刚刚放晴,玉树白枝映入眼帘,我坐在隐于冰面的胡床上。

今日大地一片祥雪,昨夜天上灯笼璀璨,破晓时分有人穿红衣在宫殿中行走。

胡床在古代多指坐具,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寝具。几千年来,中国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最迟到东汉时期,胡床才从北方传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胡床的使用日趋广泛。隋朝因“胡”字忌讳,改称角床。宋元时期,随着高式坐具的流行,悬脚坐完全取代了席地而坐,成为古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胡床一般指一种轻便的折叠椅,也就是今天的马扎。可见,此时的冰床,其实是由木板和椅子组成的冰上交通工具。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

图24 明代画作《明宣宗享乐图》局部

(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涿中志》记载:“皇帝久少在朝,禁网松动。每遇河水结冰,京城附近贫民便到皇城内外拉冰床为生。积雪覆林,坐在冰床上的人鱼贯而出,拉得如织。也有喝醉酒的人,来回频繁。春天冰雪即将融化,有人溺水丧命,却不惧。”万历年间,明神宗皇帝已久未上朝,法令和管理都比较宽松。每遇河水结冰,京城附近贫民便到皇城内外拉冰床为民为生。一时间,河面上冰床交织,许多人骑在上面,有人趁着酒醉,坐在冰床上来回反复,以取乐。

明代诗人秦兰正有一首诗叫《宫廷诗》,诗中描述了天启皇帝在西园乘冰床的情景:“西园冬日冰雪尚未消融,太监们身着黄衣舒舒服服地坐在冰床上。行无风帆,赤兔飞过霜原千里。”诗的注释是:“西园池中冰已结成,皇帝下令用红木板做拖床,四面有矮栏杆,也是红色的,床窄得只能容一人。皇帝坐在床上,太监们用两边的绳索和扁担,前拉后推,一来一回只需片刻,便可行走数里。”天启皇帝做的冰床是用红漆木板做成的,四周有矮栏杆,既实用又安全,视觉上也十分美观。冰床不大,只能容一人。 皇帝坐上冰床后,由太监们用绳索从前面拖拉,或用竹竿从后面推拉。看来,在西花园的太液湖上乘坐拖床,应该是天启皇帝最喜爱的冬季娱乐活动了。

在皇城外的积水潭,冰床也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明代学者孙国仪曾撰有《燕都巡游记》一书,清代朱彝尊等人编撰《日下旧文考》时,曾摘录该书部分内容。据记载,明末“冬季,江水结冰,结成小冰床,众人坐其上,一人拉拉,溜冰如驾。热心人总找十余张冰床,带上酒器围炉,以冰饮之。”冬季,积水潭成了冰上娱乐胜地,人们在结冰的冰面上尽情享受冰床的乐趣,有的懂得玩的人甚至随身带着酒器,将十余张冰床连在一起,大家在冰上饮酒作乐。 明代刘东、俞以珍合著的历史地理著作《地景风景》有了更为诗意的描述:“雪后十余床聚,酒杯分酒。雪中明月,冰中雪。”

3. 冰上狗车

元明时期,狗车不仅能在雪地上使用,还能在冰面上行驶。《元一统志》记载,狗车和木马“唯有冰雪上才能行”。元代文学家陶宗仪的笔记《南村辍耕录》记载:“地极寒,海亦结冰,八月起结冻,至次年四五月方解冻,人行其上,如行于平地。郑东省每年派官员到奴尔干,发放犯人粮食,必须用立车,每车由四条狗拉。狗熟识人性,站处有狗规矩,若减,必咬主人,直至死。”元代奴尔干(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东岸特尔林)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此地不产粮食,元朝政府每年都派人运送犯人粮食。 由于环境极寒,每年八月到次年四五月,这一带江河大海都会结冰,官员出行都乘坐狗车。每辆车由四条狗拉,每条狗都带上固定的狗粮。如果故意扣留狗粮,狗就会咬住扣留者。

为巩固和加强与东北的联系,明政府积极恢复东北的水陆交通体系,设立“海西东水陆城驿”驿道。这条交通线南接辽东都司北界,北达黑龙江下游,由陆运和水运两种方式组成,前者包括22个陆运驿站,后者包括23个水运驿站。水运驿站即为犬驿。水运线起自莽吉塔城腰旗驿(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黑瞎子岛穆克德河屯),止于满井驿(今横滚河口阿陈屯,俄罗斯横滚河口北岸)。据《全辽志》载:“犬驿,夏乘舟,水可载,冬乘犁,以二三人,行冰上,以犬拉,速如马。” 每当河水结冰时,狗车或狗拉雪橇就成为水路中唯一的交通工具。

第三节 清代的冰雪活动

冰上运动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终于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总体来说,冰上运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皇帝本人对滑冰十分重视,不仅将其推为“国俗”之一,而且每年都要在宫中举行滑冰大典。滑冰可以有两种理解,狭义的滑冰,特指乾隆至道光年间,内务府组织、皇帝审定的滑冰大典;广义的滑冰,可以指冰上运动的总称,包括宫廷和民间流行的各种以滑冰为主的竞赛、表演、娱乐、健身项目。

1. 宫殿滑冰

“冰嬉”一词最早见于乾隆皇帝的《冰嬉颂》。这是乾隆皇帝专门为冰嬉所写的一篇长赋,记述了冰嬉仪式的时间、地点、过程和意义。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乾隆十年(1745年)在武英殿用红墨刻成的《冰嬉颂》。 正文前有一段乾隆皇帝的引言:“吾知陆上最快的是马,水上最快的是船或鱼,云上最快的是鲲鹏或鹰,至于冰,百兽皆陷,不能施展本领。风俗是滑冰者用蕨草护膝,用皮子系鞋带,有的鞋底有两齿,使之咬冰而不跌倒,有的鞋底有铁刃,使之在冰上行走更快,比《东坡志林》说的要方便、省事得多。可惜自古无赋,故我特作此赋。”在乾隆皇帝看来,滑冰者穿着底部有铁齿的冰鞋,在冰上站得稳稳的,穿着有铁刃的冰鞋,在冰上快速滑行,犹如陆上、水中、空中的快跑者。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写过这方面的事迹,因此乾隆皇帝特地写了这首赋。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图25:清乾隆十年(1745年)武英殿红墨版《御制戏冰颂》

(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溜冰节的制度化并非一朝一夕,其起源可追溯到天明十年正月初二(1625年2月8日)努尔哈赤在辽阳东京城外太子河举行的一次溜冰活动。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的重要史书《满族旧档》中,曾详细记载了这次溜冰活动:

乙丑年正月初二,汗率众妻、八旗贝勒及其妻子、蒙古贝勒及其妻子、汉族官员及其妻子,到太子河冰上,尽情踢足球。贝勒及其随从踢完两场足球后,汗夫妇俩坐在冰中央,命令她们两边等距离地奔跑。先到者赏赐金银,一等每人20两,二等每人10两。先把银子摆在18个地方,命令汉族官员的妻子跑去取。落后的18个女人没有得到银子,就每人赏赐3两银子。然后又把20两银子摆在8个地方,命令蒙古小太极的妻子跑去取。 落后的八个妇女,每人奖励银子十两。然后又把银子二十两、金子一两摆在十二个地方,命令女儿、小太极的妻子、蒙古人的妻子跑去。女儿、贝勒的妻子、蒙古人的妻子先到,把她们接走。蒙古人的妻子落在后面,于是这十二个妇女奖励黄金一两、银子五两。跑着跑着,有人摔倒在冰上,大汗看了,笑了。然后杀了牛羊,在冰上摆了桌子,大吃一顿。晚上十点,他回城了

此次新年“冰上运动会”的参加者有努尔哈赤夫妇、八旗贝勒及其妻子、蒙古贝勒及其妻子、汉族官员及其妻子等。活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冰上足球,二是冰上跑步。冰上足球的参加者是贝勒及其随从。男子踢完两球后,活动进入女子跑步项目。努尔哈赤夫妇坐在冰面中央观赛。女子从两边出发,向等距离放置的金银处跑去。参加跑步项目的是汉族官员的妻子,其次是蒙古贵族的妻子,最后是八旗和蒙古的女子。最先到达的人可以获得放置在终点的金银,落后者在比赛结束后还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安慰奖。最后,努尔哈赤在冰川上设宴款待大家。 活动时间从晚上19点持续到21点,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参加者是否穿着冰鞋,但这次活动仍是乾隆时期滑冰节的最早雏形。

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高士奇在《金澳退食记》中记载了太液湖冬季玩掷冰的情景:“又有掷冰之戏。每队数十人,各设领队,分队站成一排,用皮子作球,抛向空中,待其落下,各队争抢,得者为胜。当本队人即将得之时,彼队人将球踢得老远,笑着跑动,以敏捷勇猛为本事。本朝以此练武,所穿鞋皆铁齿,在冰上不滑。”据作者记述,参加掷冰比赛的队伍很多,每队数十人,站在冰面上。比赛开始后,将球抛向空中。 随着球从空中落下,参赛选手滑行到球落下的地方,能抢到球的队获胜。当一队即将抢到球时,另一队为了不让对方获胜,将球踢远。举行此类比赛的目的,是为了练武。这里明确指出,所有滑冰运动员都穿着底部有铁齿的冰鞋参赛,这样在冰上移动时才不容易滑倒。 清代文学家潘荣弼的《京师随史生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述:“金海冰上,有蹴鞠之局。每队数十人,各设领队,分立站位,将皮球抛向空中,待其落下,各队争抢,得者为胜。快得者,各队将皮球踢远,欢快奔跑追逐,其敏捷勇猛,堪称本事。将士用以练武。昔帝王为练武,创蹴鞠之局,大概是取其遗风。”可见,“抛球局”与“蹴鞠局”应指同一种冰球游戏。

随着乾隆皇帝1745年撰写《御制滑冰颂》,滑冰节开始进入国家制度。18世纪中叶,滑冰被载入清朝官方史籍,标志着滑冰正式成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Volume 175 of Qing Dynasty Literature General Examination, Music Examination 21 records: "In October of each year, the eight banners, the vanguard commanders, the guard commanders, etc. are consulted, and each banner selects 200 people who are good at ice walking according to the fixed number. The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prepares ice skates, costumes, bows and arrows, and ball racks.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the emperor visits Yingtai and other places to display ice playing and shooting celestial balls. The soldiers are divided into two wings, each with twelve leaders, wearing red and yellow jackets, and the rest are wearing red and yellow shoulder-length jackets. There are 160 ball shooting soldiers and 40 children, all wearing jackets and carrying small flags. They walk on the ice and shoot according to the colors of the eight banners. After the performance, they are rewarded with silver. The first three are rewarded with 10 taels of silver each, the second three are rewarded with 8 taels of silver each, the third three每个士兵都得到6泰尔的奖励,其余的士兵将获得4台白银的奖励,所有白银都由内政部的广州支付。”

因此,滑冰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年十月的初步准备。当时,皇帝将亲自访问Yingtai(现在是北京的中纳岛的一个岛屿),Wulong Pavilion或Chanfu Temple(今天位于北京,北京)观看了八个士兵,每人都有12个团队。射击事件。 士兵们根据八个旗帜的颜色依次进行滑冰,射击,冰和其他活动。在组织,人员,设备,衣服,程序,项目,奖励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冰滑冰仪式的盛大时刻记录在清朝的文件和图像中,这使我们能够在“ Yangjizhai Conglu”中进行细节。

冰的目的是练习武术和奖励,这是在冰上跑步的,这是在冰上录制的“ jin'ao从食物上撤退的冰上”,但实际上是在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份的界面。凉亭,chanfu庙或Yingtai,没有固定的地方。

它首先被称为“抢”。阿克斯就像雷克一样,池塘中的冰就像磨石一样光滑。”它还说:“坚固的冰就像泰耶湖的镜子一样,当绿色战车移动时,竹子爆炸了。”声音可能是竹子的爆炸。然后,所有士兵都赶到现场。 ,奖励是不同的。

然后,士兵被称为“抓住球”,左派球队是红色的,右派是黄色的。从远处再次。

然后是“龙和射击”。龙的球队被称为地球,一个人射击了天空,另一个射击了地球:Xuanzong皇帝的诗“回应冰上的命令”说:“五颜六色鲍鱼箭射击。 那些遇到目标的人会回头去,沿着同一条旗帜回到他们的团队。后来,三个旗帜也停了下来,只给了一半的奖励。

在Qianlong皇帝的统治时期,皇后dowager在Daoguang皇帝的统治时期被邀请看冰条。高旗在密集的豹子尾巴上,手柄上刻有龙头。”和“檀香沙发上有花床,屋檐覆盖着屋檐,方形的被子温暖并且覆盖着翡翠。他们来到西方花园时床。

此外,清朝的宫廷画家还画了许多卷轴,描绘了皇帝的冰上滑冰场面,这两个最著名的是Jin Kun,Cheng Zhidao and Fu Longan的“冰滑冰”,以及Zhang Weibang和Yao Wenhan的“ Ice Sportiest”的“冰上溜冰”。 Beihai Bridge),关键事件在卷轴的尽头是龙的转动和球射击。

图26:清朝的金·昆(Jin Kun),郑(Cheng Zhidao)和富曼(Fu Longan)的冰滑冰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图27:Zhang Weibang和Yao Wenhan的冰滑冰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在冰上滑冰节上发生的第一件事是一个与当今的速度滑冰相似的地方。到达终点线,并按照他们到达的顺序获得奖励。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28:金·昆(Jin Kun),郑·吉达(Cheng Zhidao)和富曼(Fu Longan)的绘画冰滑冰的一部分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冰滑冰节在“冰滑冰图片”中继续进行。争夺者的球员都以冰上滑冰的速度竞争,拼命的球员戴着直立的溜冰,也就是说,金属冰滑冰嵌入了鞋底,相比之下,冰上的竞争强调了钢铁的动作。这也与上面引用的相关记录一致。 在他的书《冰滑冰》的开头中,清朝诗人Zhang jiuyue在Qianlong时期描述了冰滑冰的形状:“冰滑冰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材料,底部的熨斗都在底部抛光。 “可以看出,当时的冰溜冰鞋的外观与木制木log非常相似,而独特的功能是,在木板底部的中央安装了铁冰滑冰。从“冰上玩耍”的图片中,八个横幅士兵佩戴冰滑冰也可以从靴子上绑住冰滑冰,从而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29和30:清朝的金·金(Jin Kun),成田(Cheng Zhidao)和富曼(Fu Longan)的一部分绘画滑冰,显示了球抓住球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31和32:清朝的冰溜冰鞋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冰滑冰节的重量级活动是“冰上滑冰图片”的龙和球。蓝色的旗帜是由船长带领的。由弓箭手。 在Zhang Weibang和其他人的“溜冰图片”中,每个旗手之后是一个杂技,弓箭手和另一个杂技演员。在海上的麻烦,等等,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33在清朝中的Jin Kun,Cheng Zhidao和Fu Longan的“冰游戏”的一部分:转龙和射击球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图34:Zhang Weibang和Yao Wenhan在清朝的“ Ice Play”的一部分,显示龙射击球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作为清朝的仪式和音乐体系的组成部分,冰滑冰仪式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意义在Qianlong(1792年)的第57年,朝圣的人也可以观看冰上滑冰仪式。

白色伞上的大湖冻结了,像棕榈一样白人,伟大的水晶座坐在一个黄色的轿车椅子上,下面的轿车并不是由马或穆尔斯(Mules and Mighter)的官员,而不是帝国。冰冻的湖泊。 团队中的人穿着鞋底看起来像弗林特和铁齿耙,并在腰上穿着剑,长矛,箭头和颤动,有时就像是在天空中闪电,有时就像在水中游泳,在冰上快速奔跑,同时他们会敲打船只,并在其他人身上射出了三分之二的人。当箭头击中箭头时,它会发出各种鞭炮。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35:箭头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Qianlong在冰滑冰仪式上写了“帝国诗歌”,由各种族裔和外国特使的领导人和特使。

除了冰和冰上,其他形式的冰床也很受欢迎,例如冰床和冰上的欣赏。 Fang Yinyou应用了貂皮,这是虚拟的屏幕。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

图36 Qingjin Kun,Cheng Zhidao和Fulong Anxuan的当地冰床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图37 Zhang Weibang和Yao Wenhan的当地冰床

(照片来源:北京宫博物馆)

Qian Weicheng的皇帝皇家诗《坐在雪地里的冰床》中,描绘了Xiyuan taiye Pond的冰床的图片。

中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展__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研究

图38 Qian Qian Weicheng绘画“坐在冰床上是雪地的风景”当地的冰床

(来源:台北宫博物馆)

Daogun皇帝有一个叫做“玉壶的天空”的冰床。

广光皇还收到了奥地利提出的冰床。

在前一天,在中国的拉斯亚车工厂的河中,拉斯亚车工厂的第4次,在俄罗斯的俄罗斯宫殿中,俄罗斯宫殿的脚步是脚步,这是一小时的,这是“柏林新闻”。玻璃门和窗户,前玻璃窗是水平的,凹槽的前面包含一张金桌,一个小玻璃镜隐藏在背面,在左右右侧建立了一小瓶香水,前两个铁带的前面插入了“ T”。

两个皇家冰床类似于作者在俄罗斯法院看到的冰床,但是颜色更改为红色,顶部安装在顶部,并且脚上的两个铁杆之间的装饰性动物从熊到龙的亚种上,包括踩踏钟,玻璃门,玻璃镜子,玻璃镜子,香水瓶等。

参考:

62.由杜尤(Duyou)撰写。 汤顿[m]。 北京:中华图书局,1988年:5468。

63. Ouyang Xiu和Song Qi。 新唐书[M]。 北京:中华图书公司,1975:6139-6140。

64. Wang Jing,Li Qing对Tieleka古代部的研究[J]。

65. Ouyang Xiu和Song Qi。 新唐书[M]。 北京:中华图书公司,1975:6148。

66. Han Rulin。

67.杜约。 汤顿[m]。 北京:中华图书公司,1988:5468。

68.由Hu Daojing学校的Shen Kuo撰写。

69.由Lan Lanyu撰写,Zhao Wanli的书籍和书籍。

70. Geng Sheng和He Gaoji。

71.刘·鲁尤(Liu Ruoyu)。 交付方[m]。 北京:北京古书籍出版社,1994年:142。

72.刘·鲁尤(Liu Ruoyu)。 交付方[m]。 北京:北京古书籍出版社,1994年:142。

73. Zhu Quan撰写。

74.

75.由刘Yan和Yu Yizheng撰写。 Jingjing Lue皇帝[M]。 北京:北京古书籍出版社,1980:19。

76.由Lan Lanyu撰写,Zhao Wanli教科书和书籍。

77. Mu Yanchen,Pan Rainbow。

78.中国的第一个历史档案。

79. Gao Shiqi。 Jin AO提取笔记[M]。 北京:商业出版社,1936年:2。2. 2。

80. Pan Rongye,Fucha Dun Chong。 Di Jing的年龄Ji Shengyan Jingji [M]。 北京:北京古书籍出版社,1981:38。

81.张·廷格(Zhang Tingyu),Xun,Liu Ye等。

82.张·廷格(Zhang Tingyu),朱恩(Jun Yan),刘ye(Liu Ye)等。

83.旧听力测试[M]。

84.由丹金·本泽(Danjin Benzer)撰写,由唐·奇(Duoreng)ban hida传记。

85. Gao Shiqi。 Jin AO提取笔记[M]。 北京:商业出版社,1936年:2。2. 2。

86.张·迪伊(Zhang Deyi)。 吴舒克[M]。 Hefei:Anwei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27-328。

直播

更多